close

三.聰明?


講到聰明,我們先來看看,大家印象中所謂聰明的人,有哪些?


在外國人的眼裡,達文西、愛因斯坦、愛迪生、物理學家霍金很聰明,比爾蓋茲也挺厲害的,中國人的部份,大家公認的第一名,應該就是孔明吧,再來,劉伯溫也是挺不錯的人物,其他的人,老實說:「我不太熟,而且各人標準不一。」所以我就不列舉了。


在這個世界上,有所謂的天纔兒童,挺厲害的,年紀很小就可以跳級讀書,或是才13、14歲,就可以上大學,把大學的課業完成,甚至讀攻讀碩士、博士,這樣的人,我們也稱為「聰明」,而且還羨慕他們的父母,可以生出這樣的小孩!


長久以來科學家們,對於天纔兒童一直百思不解,何以他們的表現,會比同儕來得出色?於是對了某個天纔兒童做了一些科學試驗,發現他在思考時,與大人一樣,是使用頭部前額的腦葉,這就可以解釋出,其他同齡的孩子,為何表現沒有他來得優異?


根據前面的描述,我想,個人對於「聰明」這件事,應該詮釋得很清楚了,大家對於這件事,通常指的就是:「一生下來,智力的表現,就比其他人出色,腦子生得好,這是天賦!」


德國心理學家施特恩在1912年提出了「智商」的概念,後來的人根據這個概念,就把愛因斯坦的「智商」評估出來為162。很驚人,也可以證明他確實為一個極為聰明的人。


現在來看看:「既然人是生物電腦,何以有些人比較聰明?有些人則不然?」是因為聰明人的父母,他們生產條件比較好嗎?還是他們的製造工法比較細膩?所以他們製造出來的人腦,可以勝過別人?


個人認為,事實上並非是如此,我相信愛因斯坦的父母,並沒有比較聰明,生他的時候,也沒有特別去做什麼事。


把人當作生物電腦,就意味著,只要是正常的人,腦部未受到損害者,每一個人的腦子,都差不多,沒有誰的中央處理器能力比較強。既然如此,只有一個可能,那就是腦子中裝了什麼資料的問題了。


先打個比喻吧,有兩臺電腦,所有的硬體條件均相等,一臺有安裝Excel軟體稱為甲,另一臺沒有安裝稱為乙,那麼,當甲收到了一份「試算表」,可以開啟,而乙收到時,卻無法使用,在這樣的狀況下,我們是不是可以稱乙那臺電腦,是一臺「爛電腦」?很好笑的問題,對吧?然而這在以前電腦不普及的年代,是很有可能被誤認的哦!確實是有些人會把無法正常操作的電腦,歸咎於「電腦爛」,因為別的電腦可以用,而哪臺卻不可以用,若不是「爛電腦」,就想不出是什麼原因?


再來回來檢視,在這個世界上,既然有聰明的人,就有愚蠢的人,這是相對比較出來的結果。何謂「愚蠢」?就是一般人不會去做的事,卻有少數人會去做,而這樣的事情,通常會導致意外或災難發生,而這個時候,這樣的人,就被稱為「笨蛋、傻瓜」也就是「愚蠢的人」。舉個例子:「如果你的手在潮濕的狀況下,不應該去摸插座,或是燈泡,以免觸電,這是個常識,對吧!」那麼,如果有個正常的人,在沒有任何人(包含自己)強迫的狀況下,看到通電的插座,還用了濕漉漉的手,去摸了它,導致受傷,這樣的人,大部份的人都會稱為直接稱他為「笨蛋」,對吧!


再來:「在你坐在腳踏車後座時,記住,千萬別把腳伸入後輪中,以免發生危險」,這也算是常識,對吧!那麼,如果有個正常的人,在沒有任何人(包含自己)強迫的狀況下,被人騎載時坐在腳踏車座,還把腳伸入後輪中,導致車子翻覆,自己受傷,這樣的人,就也該被稱為「笨蛋」,對吧!


很不幸的,這二件事,我在很小的時候,都曾做過,把未乾的手,伸去摸燈泡觸電,是我未上小學前的事情,而被電擊時,整個大腦好像是被火烤了一樣,感覺很恐怖,所以我印像深刻。把腳伸入腳踏車後輪中,好像是我小學一年級的事,因為我大哥一直吩咐我,千萬別這麼做,而我一直不知道會發生甚麼事?所以有一天,就把腳伸進去看看,沒想到,事情真的是很嚴重,我的左腳跟,掉了一塊皮,而後來我就學乖了,知道真的不能這麼做。(事實上後來也有別的小孩發生類似的事情)。


若照前面的事件來看,我當時也是個笨蛋吧。當然,當時我年紀很小,所以,很多人可能會同意,不能這麼說!那麼換個情形吧,假設有一臺時光機,讓我們把四千年前的正常人,帶到現代來,我們不告訴他:「如果你的手在潮濕的狀況下,不應該去摸插座,或是燈泡,以免觸電。當你坐在腳踏車後座時,記住,腳千萬別伸入後輪中,以免發生危險。」而他在看到插座以及坐上腳踏車後座時,卻做了這兩件事,被電擊了、被輪子絞傷了腳,那麼請問:「他是否算是個笨蛋?不聰明的人?」應該不算,對吧!我想大家都會這樣子回答,而主要的原因,大家都會同意:「因為他不具備這樣子的知識及常識!」


同樣地,在明朝,鄭和七下西洋的那個時代,西方世界仍有很多人相信:「這個世界是平面的,有邊緣的,當你航行到世界的邊緣,就會掉下去!」若以現在世人的知識而言,我們是否可以說:「他們比較笨?」我想,很多人都會不同意這種說法吧!因為當時西方世界的常識,就是如此,所以不是他們比較笨。


再假設,有某個人名為「甲」,坐上了時光機,到達3000年前,依據現有的知識,教導當時的人們製做燈泡,如何發電?改變了當時的照明設備,那麼,依照那時侯人們的知識水準而言,這個稱為甲的人,相對於那些古代人是不是很聰明?甚至是天纔?然而,再回到現在的世界來跟其他人比較,我們都會說:「不算,因為很多現代人都具備這樣的知識及能力。」


所以,根據前面這些狀況來說明,我想,我可以很直接說出:「所謂的聰明,並不是天生的,這個世界也不是真的,有某些人的頭腦天生就好過別人。」換言之,這個世界,只要是正常的人,大家的腦力都差不多,也許有人的腦子,真的快那麼幾毫秒,但是並非就代表他比別人聰明,也沒有某個國家或是民族的人比較聰明或比較笨,根本沒有這回事!


聰明:「指的應該是「以當時世界的知識,為基礎背景參考。」一個人腦中的知識乘以他的經驗,再依他喜好研究事物的興趣強弱,最後以該事物之稀有性為指標,對照出其他人所得到的結果。」然而,個人必須在此說:「很抱歉,該公式,我還導不出來!」若是依照這樣的方式來排序,就可以得知,為甚什麼「愛因斯坦」會讓人覺得很聰明?因為:


1. 稀有性:因為「愛因斯坦」研究的物理學,在這世界上,是少數人(即使是把 那些 教授,老師全都算進來)。


2. 興趣強度:基於他本身對物理的喜好,以至於不斷鑽研。


3. 知識乘以經驗:透過不斷鑽研及自我學習,強化知識及經驗,最終有所領悟。


4. 世界當時的知識為基礎背景參考:當時世界並沒有相對論的知識,所以當發表這個知識之後,便被視為天纔。


當然光是以「愛因斯坦」來討論,還是不夠的,但是,個人這樣的論點,仍適用於普通人身上。比如說:「同一班的同學中,有人考了第一名,有人考了第十名,那麼究竟是誰比較聰明?」第一名的同學如果不努力讀書,獲取課本上的知識,應該也沒有辦法考第一名吧!再者,諸如像是數學此類的計算問題,並不是靠記憶取勝,而是靠不斷的演算,取得了經驗以及技巧,才能在考試中,計算出正確地答案,所以這也可回應個人前述的說法,就是「知識乘以經驗」,因為經驗越多時,代表腦中的可供聯結的記憶越多,就越快找到正確的技巧、答案,或是類似的資料。


依此類推到常人的身上,也同樣可以印證,比較會賺錢的人,並不是他的腦子比較好,而是他所學到的知識,以及成長以來的經驗,讓他轉化成可以賺到比較多錢的能力。同樣地,愛迪生,並不是真的腦子比較好而發明了電燈,那是因為他執著,並且比別人花了更多時間在發明上,在試過了一千多樣材料後,才得以成功的。萊特兄弟亦然,因為努力不懈,才發明了風洞及飛機的。中國人有一句話,稱為「開竅」,用在個人的理論上也是可通的,當一個人的知識與經驗,累積到某個程度時,就會領悟一些原先無法瞭解的事物上。這樣來說,就可以瞭解,何以愛因斯坦他的高中物理成績會不好?若說一個人真的是聰明(即說聰明是天生之意),那他的成績怎麼會考不好?所以,就實際上來討論愛因斯坦的聰明,也不是與生俱來的,而是靠後天不斷的努力(註一)的結果,以致於最終發明了相對論。也就是像個人所說的:「這個世界,每個人在生下來的那一瞬間,大家的腦力都差不多,沒有甚麼人的腦子比較好。」


講到這裡,個人就想到一件事,愛因斯坦的大腦被偷得很冤枉,因為他在過世後,腦子被一個驗屍醫生偷走,偷走的人想要研究:「為什麼他比較聰明?」事實上,以當時的醫學科技,並沒有這樣的能力,即使是現在也沒有,而我個人甚至敢大膽預言,縱使有一天,人類真的有能力把人腦像電子元件一樣、逐一拆開,人們終將發現,「愛因斯坦」的大腦運作的方式,跟一般人的大腦一樣,也不會有所不同(註二)!


就這樣的觀點,再來討論所謂的「優生學」,大家應該就可以瞭解,身體健康的父母,在基因學來說,生出健康的小孩的機率是比較高的。然而聰明、教育程度教好的父母,未必會因此而生出聰明的小孩。然而這樣的父母,確實有可能教育出較為聰慧的下一代,因為從他們以往已學習、獲取的經驗、知識去教導,可以讓小孩的大腦,較有效率的吸取經驗、知識,以及培養或是找出自己的興趣。所以這純粹是環境教化、成長經驗、思考 方式的 教授問題,而最終影響了他們的小孩腦中,資料多寡與搜尋的方式,相反地,他們若是不付出努力教導,小孩長大後的表現也未必會比別人好。


所以,當一些小孩課業成績不佳時,應該也不是腦子沒有別人好,某些程度來說,可能是成長環境影響到他,身為父母的沒有適當的教化引導,以致於讓他的思考方式,不及他人發達,換句話說,成長的經驗,讓他沒有辦法像別人的思考那樣敏捷,以致於在課業落後他人。再這樣來說的話,若是在你的親友、同學考上了哈佛大學,也不代表他腦子比較好,惟一可肯定的是他比較用功及用心,又或者說,他確實對讀書比較有興趣或有技巧,而這部份是你不如他的部份,因此,從這樣的觀點出發,他確實是比較聰明(知識乘以經驗)。所以,所謂的聰明,跟天生的腦子優不優秀是沒有關係的。


既然,「聰明」不是天生的,所以,這個世界也不會有什麼東西或是藥物,吃了會讓人變聰明。或許有甚麼東西,真的吃了會讓人的思考效能提高,但是別忘了,人的思考方式,仍然是依循大腦中,所有的資料庫及已得的經驗,進行搜尋後,再產生新的資料,因此,要變聰明的第一步,就是腦袋要有東西。就如同沒有安裝應用程式及資料的電腦,跑得再快也一樣不能用不是嗎?


 


當然,可能會有人以莫札特的例子,提出來反對的意見,可是別忘了,他也是長期浸淫在家裡的音樂環境中,才能造就他在六歲時,寫出了第一首樂曲,不能算是令人意外的事(註三)。此外,中國以前有一位著名的工匠,名為「魯班」,也是從小就跟著家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工程,纔影響了他後來對於工匠的技藝。今天若是把二人的發展結果轉換:「莫札特長期浸淫在家裡的音樂環境中,有一天終於製作出了一隻會行走的木馬。魯班從小就跟著家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工程,在六歲時寫出了第一首樂曲。」這時候,這兩個人才應該稱作「天纔」吧!因為,這樣的傑作是從無到有的(沒有相關的經驗),不過,人們通常聽到這個情形,第一個反應,大概會說:「見鬼了!」才對吧!所以說:「環境造就了人纔,但是一定要建立在當事人的「興趣」之上,人纔才有可能成為天纔。」


然而,個人必須承認:「興趣這東西,究竟是如何在人腦中展開?並在每個人當中,發展出不同的興趣。個人目前仍無法弄清楚!」除此之外,就個人的觀察,從人與人之間、各民族之間、膚色之間,人無天生的愚智之分。只有後天環境的影響及自身的努力,纔會造成了智力的差距,亦即「聰明」,這是絕對可以肯定的事情。而所謂聰明的人,透過知識教育以及經驗累積、興趣培養,是可以被教導出來的,然而要在一個時代中,培育出一個像愛因斯坦的聰明人,那就真的是純粹機率的問題了。


 


註一:愛迪生曾說:「天才是一分聰明,加上九十九分努力。」


註二:個人在網路上查到這樣的內容:「直到最近,科學家利用電腦3D技術,重建愛因斯坦的大腦。結果發現,愛因斯坦的腦容量,雖然和一般人差不多,不過,他的頂葉卻比一般人大了15%。科學家:「我們會以為,愛因斯坦的大腦比常人大,但其實不是這樣,他的頂葉比常人大了15%。」


頂葉負責掌管腦中的數學和邏輯,這也是愛因斯坦成為天才的秘密。 」對於這一段解釋,個人仍然持疑,我相信這並非是「愛因斯坦」聰明的主因。


註三:這個部份,個人可以在「學習的機制」再做說明。


 


(請點選[上一篇]接著閱讀...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s人員的研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