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.學習的機制
人的一生,時時刻刻都在學習,甚至於睡覺時,依然在進行。然而,學習對於人們來說,卻是一件辛苦的事情,因為很多時候,人們把大部份的時間,都花在重覆的練習及背誦上,纔能把某件事物學起來、記起來。
很多人都拿電腦來與人腦比較,認為人腦實在是很沒有效率,因為電腦可以一下就可以把很多東西記起來,而人腦卻要花費很多時間,纔能記住,更糟的是,好不容易記起來的事情,卻一下子就忘記了。因此人們都認為,在未來的世界,電腦的這項優點,將會展現在機器人身上。
許多人都認為人腦沒有效率的學習,是要改善的目標。事實上,這是動物進化後的一項結果:「透過沒有效率的學習,達到有效的資料庫管理。」聽起來很奇怪,而其原理卻很簡單,因為大腦的容量有限,而且對於一個大腦來說,每一份資料都很重要,沒有哪一份資料可以被列入優先,或是最後調用,所以只能夠透過重覆學習的方式,來讓大腦認知,這份資料很重要,一定要把它的優先度往前排,在搜尋時纔能儘快找到。
以前曾有不少老師為了鼓勵學生學習,都會這樣告訴學生:「在上下學,坐車的時間,背英文單字,如果一天背五個,那麼一週便可背三十個,一個月便可以背一百二十個....。」現在來看,每日背頌這樣的行為,從師長的教誨角度來說,或許值得聽從,但是從人工智慧的角度來看,很愚蠢,毫無效率可言,個人比較建議,那些背誦的時間,倒不如拿來睡覺,或者是去背一些其他要考試的資料,來得划算。
個人必須在此說明:「學習英文,有些基本的單字,確實是要背起來的,以便進一步的學習,這是無法避免的。」然而,就像前面個人所解釋的,人腦在學習的過程中,會不斷的把學習到的資料,往暫存區送,所以當你花了很多時間,好不容易記下一個單字後,也只能在那幾天記得,然而在以後的日子卻用不到它,那麼你的大腦,便會把它列為不重要的資料,把它的優先度往後排。因此,就算是半年後,你再看到這個單字,你仍要想很久,纔會想起來它在中文的意思,更糟的狀況是:「因為太久沒用這個字,大腦認為這樣的資料,可能用不到了,在晚上睡覺時,把這段記憶資料進行壓縮,放在更深處的永久記憶區去,或是直接就刪除了。以致於你怎麼都想不起來,這個單字的中文意義。」所以,個人纔說,與其花大量的時間去背一些單字,倒不如拿來睡覺,會實際些。
當然,這樣子就會有人反問,如何纔有效率、不愚蠢?這個問題,老實說,各人看法不一,很難說如何才是最好的。但是,我們可以反過來問:「如何纔能讓大腦,快速的調出我要的資料,即使它的優先度排在很後面,或是避免它被刪掉?」這個問題,我倒是可以先回答。舉個實際遇到的例子:「在大賣場中,有一個不到六歲的小孩走失了,嚎啕大哭!被帶到櫃檯。該名小孩不知家中電話,父母姓名,要如何將小孩交還該父母?」我先問小孩:「小朋友,你住哪裏?」小孩說:「不知道!」廣播人員播放了小孩的穿著樣式,沒人來認領。小孩依舊哭泣,我再問:「你是讀大班還是小班?(幼稚園)」小孩答:「中班(好像是這樣子說)。」我再問:「你們老師叫什麼名字!」小孩答:「XXX老師。」我再問:「那你們幼稚園叫什麼名字?」小孩答:「XXX幼稚園!」問到這裡,大家纔鬆了一口氣,隨後我又問了小孩幾個簡單的問題:「你有沒有同學?住那邊?...」之後,就請櫃檯報警處理。
各位可以看到前面個人說的:「走失的小孩。」也許我不能一下就找到小孩的父母,但是我可以透過小孩子他就讀的幼稚園、老師這兩個部份,把家長的關聯性找出來,最終再把小孩透過警方,交回父母的手上。現在回來講:「快速的調出需要的資料」這部份,道理也類似於找回小孩的父母。因為人腦會評估每一份資料的重要性,與什麼樣的資料有所聯繫,逐一做成整理,所以當它在搜尋資料時,會往順位比較高的方向著手,不成功時,纔會往其他順位低的方向尋找。因此,要讓大腦,可以輕易的把資料找出來的最好的方式,就是儘量,把要記下來的事情,跟其他的事物進行關聯,當關聯越多時,大腦就越把該事件列為優先度越高的順位,再者因為與其他的事物關聯了,腦部在找尋資料時,也容易從不同的排序順位找到它。
這也就可以解釋某些人為什麼?可以把撲克牌的順序輕易的記下來?這些人通常把撲克牌的花色及數字,聯想成其他的事情,再依其次序編成一連串的事件,將其記下,等到要背誦時,再依事情發生的順序,還原成每張撲克牌的順序、數字及花色。而這個道理,就是前面談到的:「增加關聯性,以提高排序順位。」
在前述說明後,個人把「學習」這個動作,分成五個階段來看待,即為「觀察」、「分析」、「比對」、「歸納」、「儲存」。
觀察:人類會把身邊的事物,進行視覺、聽覺、觸覺、嗅覺的訊息接收,即為觀察。
分析:在觀察時,同時進行事物的外觀判斷、聲音高低強弱、觸感是否舒適、冷熱、對於氣味的強弱、令人身心愉快或是作噁。
比對:對於分析後的資料,與腦中既有的資料,不斷的進行比對,以確定是否已知現行事件的資料,或是全新的事件。
歸納:比對完成後,即行歸納為已知的事件類別,或是未曾發生的新事件類別。
儲存:在歸納完成後,先行放至到暫存記憶中,等到了身邊週遭的事件,較不忙碌後,再漸行搬移至永久記憶,並且調整相關資料的記憶順位,而這個動作,大部份的時候,應該是在睡眠時進行的,因為在這個時段比較不會被其他事情中斷,較有效率,所以個人纔會說:「人即使是在睡覺時,也在學習!」
曾經有科學家認為,小孩子有著與生俱來的語言天份,這樣的科學探討,也曾在Discovery頻道播出過。然而若依個人所說的五個階段,來討論小孩子的「學習」,我們就可以瞭解,所謂小孩子的語言天份,某些程度上來說,並不令人意外,也不是因為他們是小孩子,所以就有語言天份,這應該是個天大的誤解。個人認為,小孩子之所以,能夠快速的學習語言,是在於他們腦子的永久記憶區,近乎完全沒有用過,所以從他們還不會說話時(出生至約1歲左右),就不斷的「觀察」。最初之時,因為腦中沒有任何資料及經驗(註一),因此無能力進行「分析」、「比對」,及至可以開口說話(約1歲半左右),所能表達的也極為緩慢,因為資料仍極為有限,可供「比對」的資料仍有限,隨著年齡稍長,資料與經驗及大腦,也有所成長,就可以輕易的分析出人們的表情、動作、物件,對照到語言的發音,代表是何意義?再者,因為小孩子的生活,仍侷限於家人與同齡的友人身上,要應付的事件不多,所以大腦的運作,可以較為專注在語言這一塊,吸收外界來的資料,提供較多的運算能力,並加以「觀察」、「分析」、「比對」,再去運用。因為這樣的原故,換言之,小孩子的大腦,很容易比較出語言中,新的句子,應該用在何處?或是它所包含的意義為何?以致於人們誤以為,小孩子有著與生俱來的語言天份。
所以,當小孩子,脫離了自由自在的生活,去上學後,要應付的事情變多了,比如:「上下學要注意車輛、上學時,要學新的字、要與新同學打好關係、要應付考試、考不好時,要 應付 老師、父母的不悅、學習觀察別人的臉色、生活自理、回家後還要作功課、而且以前可以自由自在的活動,上課時必須壓抑數十分鐘,乖乖坐著...」諸如此類的行為,迫使腦部必須進行負擔更重的工作,以達到外在情緒的協調,所以漸漸地,沒有辦法像以前那樣子,自由、快速的「觀察」、「分析」、「比對」外來的訊息,也就是語言。換言之,隨著年齡的增長,除了面對外來煩雜的訊息之外,還要面對自身的情感控制,因此工作量就越加複雜而龐大,以致於「學習」這個能力,只能分配到大腦中的一小段運算時間,再加上,腦中的永久記憶量,日益成長,而「比對」時,又因為太多資料串在一起,要花更多時間處理,最終就會呈現了,語言學習的緩慢的情形。
其實各位可以觀察身邊週遭的小孩,有許許多多未上學之前的小孩,是很喜歡閱讀的(大量吸收資訊),可是等到他們真的上了小學,你們會發現,他們視上學讀書為畏途(註二)。
再回來談莫札特的例子,我們就可以瞭解,其實這樣的天纔,他的出現,並不是因為他天生就比別人優秀,而是出於他的成長環境,提供了與眾不同的優勢,再加上自身對於音樂的興趣,讓他在很小的時候,大腦就可以專注於音樂的「學習」,亦即個人說的五個階段,讓他能夠比別人更早瞭解與整理出了音樂的「規律」而成為人人稱讚的神童。
再來,若是我們把莫札特的童年修改了,變成了一般人的童年,而在他十五歲時,再把音樂的環境還給他,那麼他還可以表現得那麼好嗎?老實說,我很懷疑,我相信你們也一樣會懷疑。
我們再把電腦的運作,對照到人們的大腦,也是類似的。現行電腦流行多核心,然而不論其中有幾個「中央處理器」,只要你的電腦,同時進行多項的工作時,效能就會受到影響,工作越多,電腦對你的回應就越慢,尤其在大量存取資料時,更為明顯。雖然電腦不會學習,但是,當你的電腦安裝了越多軟體,下載了越多資料,你會發現,電腦跑起來的速度,比起剛買回來的時候,慢了許多,硬碟重整就變成提升效能的選項之一。人腦也有那麼點類似這樣子,年紀越長的人,腦中的資料就越多,回想事情就越花時間,所以重整大腦資料也是睡覺的功能之一,而小孩的學習機制,同樣也得靠充份睡覺這件事,來提升資料的重整與排序,在這樣的作用下,學習的行為,纔有可能提高效率。
既然本文是在討論「學習的機制」,那我們就一定得談談「駭客任務」這部電影,這部電影,曾在裡面演過「學習新技能」的片段,像是學習功夫、架駛直昇機這類的技術,老實說:「個人以前也是這麼認為,如果有那麼一天,人類可以透過機器,直接讀取、寫入大腦資料資料,那麼「學習」就會變成了簡單的事情,人們可以販賣自己的經驗給他人,讓別人可以直接跳過「學習」階段,直接工作、玩耍。」可是,現在個人卻發現,不可行,而且很危險。因為學習,是透過一個人的全身可用的感觀:「觸覺、嗅覺、聽覺,以及最重要的一點,就是當下的思考。」當人們透過機器,讀取大腦資料時,是想要把該項技能,所有相關的資料讀取複製。那麼問題來了,什麼樣的資料?纔稱為該讀或不該讀取?簡單的比方:「戰爭即將開打,為了讓剛訓練的新兵,可以快速投入戰場,所以將身經百戰的前輩腦中資料,直接燒入新兵的大腦中。」問題來了!新兵來自四面八方不同的家庭,可能有人生性暴戾、有人天生軟弱、有人個性剛毅、有人根本是溫室的花朵,當戰爭經驗資料寫入每個人的大腦後,會不會生性暴戾的人如虎添翼?天生軟弱與溫室花朵般的人,無法承受該前輩許多的殺人記憶,以及同袍陣亡的回憶畫面、悲憤情緒,直接就發瘋了?
這是很有可能的,因為很多經驗資料都是有相互關聯的,不是要刪就刪得掉的,若是刪得掉,也就是殘缺的技能經驗,換句話說,與其承擔如此高的風險,還不如直接訓練新兵來得保險些。
再者,如果討論戰爭的事情,太過遙遠,就來談實際點的,比如學習開車。我們學習開車時,通常旁邊有個教練,每個教練的個性不一而足,有些很盡責,有些不太用心,有些喜歡亂罵人...,而學習者每天的心情都不可能永遠一樣,假設有人出售了他的駕駛學習經驗,我們怎麼知道?他在學習當中,遇到了什麼教練?教練跟他的對話、當時他的情緒、他所看到的事物?如果他的學習狀況一切都良好,也就無所謂,若是他那陣子的心情低落或是教練對他粗言穢語、或是考試花了很多次才通過...,那麼這些不良的資訊,在販賣的之時,也就連帶散佈到購買人的大腦中,那不就糟了!。
當然!控制肢體的部份,是在小腦不在大腦。然而不論是作戰或是駕駛的動作,都需要大腦來判斷要做些什麼事?或是對發生的狀況做出快速回應,所以經驗的複製,不可能只有燒錄小腦而不管大腦,這種情形是不可能發生的,換言之,要就全部複製,否則就不複製,完全不可能讓人們有挑選片段資料的機會,若是真的複製了片段資料的話,也就等於燒錄了垃圾資料進入購買人的大腦中,那是多麼浪費時間、金錢、以及人腦記憶空間的一件事啊!
每個人要學習的事情不一而足,很難說每一件事,都可以藉由作弊的方式,去提昇它的們效能。而我所謂的作弊,指的是使用機器,透過改變腦中資料的排序順位,讓它們能夠在第一時間,被大腦搜尋到。
這麼說吧!學習功夫以及雕刻、數學演算,這類的事情是需要經驗累積及思考判斷,才能達到熟練的境界,而功夫講的又是及時反應,它是需要反覆練習纔能達成的,若真的有機器可以調整人類的大腦資料,也不可能改變這類的資料搜尋順位後,就提昇學習效果。然而,若是背誦方面的資料,比如國文、歷史或地理知識,這方面的資料,就很有可能透過讀寫機器,去改變它們的排序順位,達成學習效率的提昇,因為你只要讀一遍,其他的就交給讀寫機器來處理就好。
但是,縱使有了這樣的機器,風險仍然很高,因為你不知道,操作機器的人,會偷偷的寫入什麼怪異念頭進入你的腦子?比如你很有錢,而他知道了,就把「送錢給○○人」的念頭寫入,讓你乖乖地捧著錢給他,或者你的女友很漂亮,為了能夠考上公家機關,也去作「改變記憶順位」的動作,結果操作機器的人,對你的女友起了壞的念頭,就把「慢慢地疏離○○人後,去與操作機器的人談戀愛」這個念頭寫入了你女友的腦中,那麼你不就虧大了?其他的,像是你帳戶的密碼,或是銀行主管的金庫密碼,均有可能被讀出來,可以想見這樣子的事情,終究導致天下大亂。
因為意識一旦可以操控,必然有人會加以利用在不正當的地方,所以個人纔會說:「不可行,而且很危險」縱使可以對操作機器的人求償,那麼也要花很多時間、精力、打官司、通緝,說不定,錢都追不回來,更糟的是,你的漂亮女友還嫁他,生了兩、三個小孩....這時候,你也只能:「啞巴吃黃蓮、當作自己作了善事了!」除此之外,還能如何?
所以人們對於學習的動作,仍然必須回歸到正軌,依照正常的方式,來逐步學習,當然!仍然有些地方是可以改善的,比如像前面說的:「記憶撲克牌的方式!」就很值得參考,把文字的資料,聯結到圖像或是可視的畫面,讓大腦可以從不同的地方找到資料,舉例說:「在學習歷史時,光是中國的歷史就有五千年,可是要記那麼多人物,根本記不下。」那最好的方式,就是每看完一段書本內容,就去找相關的戲劇來看,雖然兩者的內容不會一樣,但是大腦會產生比較(分析不同處)與聯結(分析相同處)的效果,這樣的記憶會比較久遠,也容易被找到。又或者:「中國幅員遼闊,地理資料的背誦,通常記不久,也記不了那麼多。」這種情況很普遍,不要小看哦!我以前有很多同學,真的是因為記不起來,而考試考不好。這樣的小孩不是不努力,而是方式不對,因為中國那麼大,不可能有人記憶好到,每一地區都記得住,這時除非自己住過當地,否則要記住那麼多的資料,就需要仰賴圖像記憶。比較好的方式是(註三),在讀地理時,應該把相關的地圖擺在一旁,一邊讀一邊看,纔不會發生,背了好幾天的書,要考試時,仍記不起來的情形,這樣子真的很可憐,努力卻被別人認為不用功,究其原因,仍然是學習的方法不對所致。
再就個人所說的五個階段,來討論這個例子:「假設同樣一個地理知識答案,學生甲可以一秒鐘回答,而學生乙要五秒鐘纔能回答,究竟何者聰明?」我想這若是在以前的年代,很多人都會回答:「甲。」個人也會認為是甲。不過,在研究「人工智慧」這段時間之後,個人認為,沒有誰比較聰明的問題,而是每個人,腦中資料排序的問題,誰的腦子資料調整得好,誰就可以取得優勢,而讓人誤以為是「聰明」。
因此,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,要提升某些學習的效果,並不是努力就好,而是要想辦法,讓大腦快速地找出資料來,這纔是比較好的解決方案。
也許有人會把個人把「學習」分為五個階段的方式,認為是一件無聊的事,然而個人認為,人們越是瞭解自己的行為,就越有助於改善自身的生活方式,可以減少些時間,在「學習」這件事情上,不儘是對於自己有益,對於將來機器人的開發也必然有所幫助。
註一:此點可與先前的標題「人類不懂語言」相印證。
註二:因為這個成長時期,不是單純的大量吸收資訊而已,還要對週遭環境作出合理的回應,並且面對以前家人替他分擔的各種生活壓力。
註三:這是我在國中時一個同學教的,當時並沒有照著做。進入社會之後,為了應付其他考試,試著這樣做,纔知道,這個方法確實比較有效。
(請點選[上一篇]接著閱讀...)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