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國一○六年一月九日20:52時:影片:「閩南語(河洛語)」的正確寫法,相關影片已逐步發表,如果您也關心「閩南語(河洛語)」的漢字要如何寫對,那麼就請您花點時間,觀看個人的影片,就放在個人部落格中的目錄(「閩南語(河洛語)」的正確寫法)中。http://yujngchuang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3411176
民國一○五年十二月六日20:46時:反切工作已大致完成,準備發表,我長得不好看,所以將來影片發佈時,請各位耐心的觀看內容。
民國一○四年十二月四日09:32時:
所謂的注音對照,是不存在的,這是一個錯誤的現像,所以日後,個人會把這些資料拿下來。
此外在此說明一下,個人對於反切的研究進度完成約60%,康熙字典已閱讀1/4,研究依然進行,沒有中斷,在完成研究後,一樣會發表。
也請電視臺的打字人員,不要再讓播報員唸「臺語」二字,麻煩你們要就正名為「河洛語」,要就打字成「閩南語」,對其他語言的尊重,也是很要緊的一件事。
個人在此感謝你們,非常謝謝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這篇文章的發表,主要是為了修正我個人以前的自大,另一方面是為了讓大家知道,對於「閩南語(河洛語)」的研究,我個人仍在進行著,沒有中斷,然而正因為研究讓我發現,前兩年的研究發表太膚淺,誤人害己,所以對於新的文章在發表之時,必須更慎重,而不是毫無顧忌的胡亂發表,當然,以前的文章也必須找時間修正。
截至民國一○二年二月十二日時,我個人發現,在注音符號中的ㄈ、ㄩ、ㄜ、ㄦ這幾個音,在民國之前似乎不存在的,似乎是為了讓看似”落後”的中文,能更有更豐富的發音而發明的,換言之,標準的「閩南語(河洛語)」是不需要37個注音符號就可以組合使用的。
以下的對照資料「註一」,你如果用心看,會發現「國語」對於漢字進行了極大的發音修正,或是自創新音,以至於在民國之後,沒有人知道「北京話」其實就是「河洛語」。
同樣地,在「註一」的對照部份,我會在日後修正或是添加進來,以供大家參考。
註一:( 民國一○六年一月九日20:52時:已拿掉注音對照表)